核心摘要
北京大學環境經濟學與政策研究小組(EEPS)的最新研究,通過系統整合1998至2019年間中國19項實證研究,首次通過元分析(Meta-Analysis)揭示了影響中國統計生命價值(VSL)的關鍵驅動因素,并提供了分情景、高可靠性的VSL參考值。該成果為精準量化環境、健康與交通公共政策的健康效益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本土化參數支持,對推動公共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科學化具有重大意義。
一、研究背景:為何需要評估“統計生命價值”(VSL)?
在公共政策分析中,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是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的關鍵工具。環境政策帶來的健康效益是其社會效益的核心組成部分。為了將健康改善(如降低死亡風險)量化為可比的經濟價值,經濟學家引入了統計生命價值(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 VSL) 這一關鍵指標。
VSL并非為特定生命“定價”,而是衡量個體為降低微小死亡風險(如十萬分之一)的支付意愿(WTP)。例如,若個體愿支付100元來降低十萬分之一的死亡風險,則避免一例統計意義上死亡的效益即為1000萬元。因此,VSL是風險評估和公共政策制定的核心經濟學參數。在發達國家,VSL已被廣泛應用于環境、交通和公共衛生政策的制定與評估。然而,在快速發展、社會急劇變遷的中國,公眾的風險偏好和支付意愿動態演變規律尚不清晰,亟需系統研究。
二、研究介紹:系統性元分析揭示VSL動態規律
本研究系統性梳理了1998年至2019年間在中國開展的19項采用陳述偏好法的VSL研究,運用先進的元分析方法,揭示了影響VSL估值的關鍵因素,并首次提出了適用于中國不同風險情景的VSL參考值。
核心發現:
分風險類型的VSL參考值(2020年幣值,經CPI與購買力平價調整):
環境健康風險:470萬元人民幣/統計生命(95%置信區間:217 - 1020萬)
交通健康風險:259萬元人民幣/統計生命(95%置信區間:66 - 1019萬)
一般性健康風險:304萬元人民幣/統計生命(95%置信區間:117 - 789萬)
關鍵影響因素:
收入水平:VSL隨收入增長而顯著提高,印證了“收入彈性”理論。
風險類型:公眾對環境風險的支付意愿顯著高于交通風險。
社會事件與風險認知:2013年是中國公眾環境風險認知的“轉折點”。研究發現在2013年后,中國各收入群體的VSL估值增長均超過兩倍。這不僅源于收入增長,更反映了由重大空氣污染危機引發的公眾風險感知和政策環境的根本性轉變。
三、研究亮點與價值
本研究在理論、方法與應用三個層面均具有突出價值:
理論價值:首次系統揭示了中國快速發展社會背景下VSL的動態演變規律及深層驅動機制,深化了對公眾健康風險偏好的理解。
方法創新:通過336個模型的系統敏感性分析,全面檢驗了結果的穩健性;并嚴格驗證了中國VSL研究不存在顯著的“發表偏差”,確保了結論的可靠性。該方法為后續研究提供了高標準范本。
應用價值:所提供的分情景VSL參考值,已直接應用于支撐中國空氣質量標準修訂的經濟評估工作,為量化政策健康效益、優化政策資源配置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
四、結論
本研究為中國公共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提供了科學、可靠的本土化健康效益評估參數,標志著中國在環境經濟與健康政策量化評估領域邁出了關鍵一步。研究成果對于推動基于證據的政策制定(evidence-based policymaking),實現環境、健康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成果信息
原始文獻: Wang Y, Jin Y, Zhang S, et al. Valuing mortality risk reductions in a fast-developing society: A meta-analysis of stated preference studies in China from 1998 to 2019. Soc Sci Med. 2024;115076.
原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7953624009250
研究團隊: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經濟學與政策研究小組(EEPS)
主要資助: 能源基金會(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由北京中科測試采編自公開發表的學術研究,旨在傳播科研信息,僅供參考。版權歸原始研究者及出版機構所有。